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搜索
查看: 992|回复: 0

真真假假说假钞(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9 09: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真假假说假钞(图)



赚钱,还是造钱?这是个问题。
                    
    昨天老杨的《博客不能喜刷刷》一文,只是为了说一下刷屏这种不公平现象,提醒朋友们,一个人博客的优劣,不能只看排名,这位名叫···还是先不说此君的姓名吧。老杨的博,有一千个缺点,但没有注水。此君的博,注了水,再注三聚氰胺,所以只能靠喜刷刷来撑撑门面。
    《喜刷刷》肯定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于是骂老杨“剽窃”,想吓住老杨。小样,甭说你丫骂老杨“剽窃”,就是骂老杨“嫖娼”,也甭想封住老杨的嘴!《喜刷刷》只是老杨初试啼声,重炮还在后面呢!
    说白了,刷屏无非是靠不法手段提高自己的排名,多吸引几个广告而已。虽然也属于造假,但跟最近HD90版百元假钞事件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HD假钞现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发现这种假钞。所以我们先放一放刷屏的假博客,聊一聊制造假钞的问题。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批“HD90”假钞做工比较精细,对普通的验钞设备确实提出了很大挑战。一时间,大有谈HD90版百元假钞色谈之势。其实,假币的历史可能与货币一样悠久,在此之前,我们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假钞,所以,我们在对假钞保持警惕的同时,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不是想知道图片的来源吗,老杨告诉你:以上照片来自CCTV,以下照片也来自CCTV)

                   制造假币等于“叛国”
    在纸币还没有出现前,制造假币的主要方式是在本应纯金或纯银的硬币中掺入基金属(也被称之为“贱金属”,指的是除金、银、铂族以外的金属)。此外,一些贪婪的人也会偷偷地将硬币边缘削下,目的就是让硬币低于既定重量,从而达到从中牟利的目的,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之为“修剪”。当然,这种“修剪”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假币。
    对于制造假币的不法之徒,中外古今均予以严厉打击。1162年,中国宋高宗发布一条发令,伪造会子的贪婪之徒将被处死,同时又奖励提供消息的人。1690年10月15日,英国夫妇托马斯·罗杰斯和安妮·罗杰斯因“修剪”40枚银币被处以极刑——老公托马斯被绞死而后剖腹分尸,老婆安妮则被活活烧死。二人之所以被处以如此残酷的刑罚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叛国罪”,而不是普通罪名。在美国,制造假币也一度面临死刑。在本杰明·富兰克林时期印制的纸币上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伪造乃死罪”的字样。
    严惩假币制造者的理由很简单:一个有能力伪造货币的人显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坚决予以铲除。发行公众信任的货币既在经济上势在必行,同时也是统治者权利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假币不但是对整个国家的一种犯罪,同时也相当于向统治者“宣战”,而不是只针对那些收到假币的人。但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早期假币制造者家族却迎来一位最为幸运的成员,此人绰号“亚历山大·巴伯”。被捕之后,查士丁尼大帝并没有下令处死这个造假者,而是决定利用他在财政方面的才能,让他为政府效命。



                    “伪钞战”频频登场
    现代假币制造围绕纸币展开。一些国家将制造伪钞作为一种打击对手的武器,即利用伪钞重创敌人经济,使货币的真正价值像自由落体一样急转直下。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英帝国曾经上演这种伎俩,企图达到美元价值急剧“缩水”的目的。美国内战时期,北方政府也对南部邦联发起“伪钞战”,当时制造的伪钞品质极高,几乎达到令人难辨真伪的程度。
    上世纪20年代,葡萄牙爆发著名的“纸币危机”,当时阿尔维斯·多斯·里斯通过伪造公文蒙骗合法印钞厂,印制大量葡萄牙埃斯库多纸币,由于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缺陷,他的诈骗行为一直未被洞察,直至有记者发现他成立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并且无需任何担保之后,里斯才东窗事发。为了应对这批纸币带来的巨大危害,英国华德路印钞公司为葡萄牙中央银行印制票面价值相当于葡萄牙国内生产总值0.88%的纸币,上面的序号与当时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一致。
    1926年,匈牙利制造的假币丑闻最终大白于天下,当时警方在荷兰抓获几名企图进行伪钞交易的不法之徒,查获面值1000元,总价值1000万的法国法郎假币,据调查,这批伪钞是在匈牙利印制的。3年之后,匈牙利政府资助的达到工业规模的“伪钞战”最终土崩瓦解。国际联盟经调查发现,匈牙利开动印钞机的目的是报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受的领土损失,同时利用“伪钞贸易”获得的利润,提升军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据调查,在这场需要特定机器的阴谋中,德国和奥地利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由于法郎用纸均从法国殖民地进口,非常难于获得,匈牙利印制的这批伪钞水准并不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企图对同盟国发动一场“伪钞战”,也就是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当时,纳粹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抓走犹太画家,逼迫他们伪造英磅和美元。这批伪钞的品质非常高,普通人要想分辨真伪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但德国最终没有让这项计划付诸实施,印制的伪钞也统统被扔进湖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人们才发现这批伪钞。另外,保加利亚和哥伦比亚也是重要的伪钞制造地。
    自2002年欧元正式发行以来,伪造的欧元纸币和银币数量便快速增长。2003年,有551287张伪造的欧元纸币和26191枚假硬币被赶出欧盟流通市场。2004年,法国警方在两家实验室查获了大批面值10元和20元的假欧元,这批伪钞的总价值达到180万欧元左右。据估计,当时已有145000张伪钞流入市场。
    21世纪初,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发现,由于伪钞制造者纷纷将目光转向欧元, 假美元的数量大幅下降。



                      伪钞的社会影响
    世界各国政府之所以对伪钞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犯罪行为对社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1.伪钞会导致真钞价值降低。
    2.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多——货币供应量人为增多——造成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3.货币的可接受性(满意度)下降——收款人可能会要求付款人电汇现金或以另一种货币付款,甚至要求以贵金属(如黄金)的方式支付。
    4.企业因收到伪钞得不到赔偿,被迫提高商品价格。
    同时,在一些国家,纸币仅仅相当于流通货币总量的一小部分,伪钞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是,伪钞对微观经济的冲击可能很大,比如民众对货币的信心。
                     层出不穷的防伪措施
    传统的防伪措施涉及制版时预先设计好的凸起浮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印记如不仔细观察是不容易找出来的。另外,在硬币上,凹槽或滚花边缘用以表明贵金属并没有被刮掉。这可以察觉硬币边缘的刮痕或剪贴纹理,但不能发现包内的有汗渍的硬币。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最为贵重的硬币,比如金币。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早期纸币上,一个颇具创新的防伪措施是在纸币上印刷叶子的压痕。由于叶子上的图案十分独特和复杂,伪造这种纸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十世纪末期,随着电脑和影印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可以不经过特殊培训便能轻而易举制造假币。为应对这种新情况,各国国家造币局开始引入更为复杂、先进的新防伪技术,如全息图、多色纸币、条纹等嵌入式系统、微缩打印和特制油墨(油墨的颜色可随光线角度不同而改变),及采用新的设计手法,如“欧元星光点”,可以使现代化影印机无用武之地。各国造币机构还通过更新Adobe Photoshop等软件程序,阻止假币贩子掌握纸币扫描图像的秘密。在此基础上,还存在一些防伪的补救措施。以下是美国货币防伪技术经历的里程碑事件:
    1996年:新版100元钞票头像变大
    1997年:新版50元钞票头像变大
    1998年:新版20元钞票头像变大
    2000年:新版10元和5元钞票头像变大
    2003年:新版20元钞票安德鲁·杰克逊头像周围无椭圆形框架,新增多种颜色
    2004年:新版50元钞票尤利塞斯·格兰特头像周围无椭圆形框架,新增多种颜色
    2006年:新版10元钞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头像周围无椭圆形框架,新增多种颜色
    2008年:新版5元钞票亚伯拉罕·林肯头像周围无椭圆形框架,新增多种颜色
    美国财政部之前没有制订为5元钞票新增更多颜色的计划,但最近改变了主意,因为一些假币贩子用墨水将5元钞票漂白,然后将它们印刷为100元钞票。目前尚不清楚100元钞票何时按照这种格式重新设计,新版10元美钞(其设计在2005年底曝光)在2006年3月2日进入流通领域。多数假币贩子认为伪造1元美钞和2元美钞无利可图,所以,美国财政部没有像大额面值的美钞那样频繁地对这两种钞票重新设计。
    20世纪80年代,爱尔兰共和国两次因造假泛滥对官方文件突然作出修改:1984年11月,面值1镑的邮票被宣布作废,并在发行前几天才通知由另一设计取代,原因便是伪造品泛滥。这种邮票还用在支付电视节目牌照费和电话费的储蓄卡上。
    1988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发行了建国200周年塑料纪念钞,面值10澳元,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塑料钞票。在10澳元纪念钞上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又于1992年发行了5澳元塑料钞票。1996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套流通塑料钞票的国家。
    1999年5月,新西兰储备银行开始发行由澳洲纸币印刷公司印刷的塑料钞票。如今,这项技术在25个国家得到使用。澳洲纸币印刷公司目前正为18个国家印刷塑料钞票。瑞士国家银行储备有一系列瑞士法郎钞票,以防假钞泛滥。



                    “伪钞”赢得奥斯卡
    去年2月24日,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柯达剧院举行,奥地利影片《伪钞制造者》获最佳外语片。《伪钞制造者》制片人登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因为纳粹的迫害我离开祖国来到美国,这部奥地利的片子揭示了纳粹的罪行,感谢我的团队还有支持我的家庭。”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萨利是一个天才的伪钞制造者,在柏林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周旋在金钱、女人和酒宴中间。但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他的生活因为被捕而中止,被送进毛特豪森集中营,但很快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那里,床铺更加柔软,星期天能自由活动,而且食物也更加丰盛。
  特殊的待遇也意味着特殊的任务——“伯恩哈德行动”,纳粹挑选了集中营中的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为他们大量伪造同盟国的货币——美元和英镑,试图以此来破坏对手的经济,萨利自然是最为合适的技术骨干。阿道夫·博格也是这组成员之一,但他拒绝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纳粹利益效力,同时也想阻止这个计划。但萨利有自己一套实用的生存哲学——“我还活着,这并不可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亿团网 ( 豫ICP备17044128号 )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0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70478

GMT+8, 2025-5-6 10:19 , Processed in 0.0733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