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搜索
查看: 1470|回复: 6

[国内] 明朝一哥王阳明 txt 下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10-12 0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一哥王阳明 txt 下载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也是有明一代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是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明朝一哥王阳明》凝聚了作者披阅三载、增删数次心血。在穷尽一切办法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以陈来、杨国荣、冈田武彦先生的观点为主),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行文夹叙夹议,严谨而不失活泼,风格清新洒脱。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并结合历史,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前言(1)


      前言 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1872年3月,在晚清政坛叱咤了三十年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去世。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这样一幅挽联:

      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

      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武乡侯"是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国藩的精神导师,人称"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王阳明。

      曾国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阳明、追慕王阳明,身后得此盖棺定论,与偶像并称,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上还是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王阳明一筹。在提到王阳明时,曾国藩只能发出诸如"明代论学,每尚空谈,惟阳明能发为事功"、"阳明之文有光明俊伟之象"之类高山仰止的赞叹,根本没想过能与其相提并论。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两相比较一下:

      政治上,王阳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历任南赣巡抚、江西巡抚,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曾国藩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生前封毅勇侯,身后谥文正公。二者不分轩轾,打个平手。

      军事上,王阳明在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前提下,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又在朝廷高层的掣肘下,率领没有实战经验的民兵,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精兵,一举粉碎了其蓄谋几十年的篡位大计;而南赣剿匪、征广西思田更是体现了王阳明抚剿并用、文武兼修的军事思想,将兵家权谋上升到了"此心不动即为术"的化境。

      曾国藩最为人称颂的事功是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这场战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屡败屡战",坚持到最后终于胜了。当然,这也和曾国藩的治军有术密不可分。但纵观团练的建立和湘军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曾国藩并没有走出王阳明"十家牌法"、"保甲法"以及控制军队,使其上下相维、治众如寡的种种措施,只是亦步亦趋地借鉴与模仿。并且,曾国藩替清朝政府屠杀汉人,生前就有争议。而王阳明虽然也诱杀过池仲容,但总体来看,被他击败的对手无不对其心服口服。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曾国藩破的是山中贼,而王阳明破的是心中贼,境界有别,高下立判。

      在思想上,曾国藩借宋明理学之道,酿自家之术,亦有成就,但比起王阳明的道术一体、收放自如尚有距离。

      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的窠臼,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三大命题的阳明心学,信从者上至宰相,下至农夫,流传之速,蔓延之广,不仅有明一代无人能匹,纵观古今中外亦不多见。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阶、张居正、赵贞吉等),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者更是如过江之鲫(徐文长、汤显祖、徐光启、李贽等)。在明朝,他从祀孔庙;在近代,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阳明心学"又成为呼唤民众觉醒、独立、自强的雷霆之声,它像失而复得的飞来石,在黎明前的黑夜撞响了庙前的神钟,激荡着每一颗心灵。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五四"时的陈独秀、胡适之无不从阳明心学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无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启超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极其伟大,在政治和军事上亦有很大勋业"。章太炎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孙中山更是赞叹道:"心之为用大矣哉!"

      诚如章太炎所言,王阳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快速步入工业化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数之不尽的日本政治家、企业家对他奉若神明。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诚,明治开国元勋伊藤博文、高杉晋作,日俄战争总指挥、独裁领袖山县有朋尽出王门。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实业巨擘涩泽荣一,早稻田大学创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无一不是王阳明的追随者。可以说,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遍及各行各业,是全方位的、深入人心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节:前言(2)


      除此之外,王阳明对毛泽东也影响深远。据历史学家王元化研究,毛泽东很早便通读过《王阳明全集》,并逐字逐句地批注。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念书时,毛泽东就以一篇《心之力》的作文脱颖而出,受到杨昌济的瞩目。作为毛泽东的授业恩师,杨昌济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指引下,毛泽东对阳明心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一句"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来表达对王阳明的敬仰。

      直到20年后,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之余读了刘少奇讨论人性善恶问题的书信,觉得意犹未尽,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作为提醒。

      毛泽东之所以长于决断、应变无穷,又能在革命事业的低谷期安时处顺,"胜似闲庭信步",同阳明心学的支撑密不可分。

      随着《蒋介石日记》的重见天日,历史学家发现蒋介石对王阳明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且不说台湾的阳明山、阳明大学都是由蒋公命名,便是"中正纪念堂"门前牌匾上的四个大字"大中至正",也语出王阳明《传习录》之序言。

      据蒋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蒋介石跑到书店,抱回一大堆王阳明的著作,"不断阅读研究,到了后来,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

      1914年至1915年,蒋介石研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的著作,自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

      1926年11月17日日记:"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

      不仅如此,他还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为王阳明振臂高呼:"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中国的陈腐理学,积重难返,王阳明的哲学仍旧不能风行到底,反被日本人看见,窃心学之绪余,马上实行起来,成为一个侵略的民族。可以说,日本之有今天,完全是从王阳明哲学片段中所得"、"日本的陆海军官,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拳拳服膺"、"王阳明哲学是非常之有价值的"、"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学说"。

      同时,蒋介石还叮嘱蒋经国要多看王阳明的书。在他的影响下,蒋经国对王阳明尊崇有加,说:"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并教育部下:"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

      在蒋经国59岁时,蒋介石还不忘写文章提醒他:"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王阳明顶礼膜拜?

      的确,他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却愈博愈精。而且,他的哲学绝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学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军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

      因此,被成功学洗了很多年脑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了: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因为你没有经历和他们一样的心路历程。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 王阳明之所以将中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这个基础上,他为世人曝晒出了心体,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驾于意识之上俯察喜怒哀乐,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塑造出一个"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坚实心体。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强调要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最终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心理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节:前言(2)


      除此之外,王阳明对毛泽东也影响深远。据历史学家王元化研究,毛泽东很早便通读过《王阳明全集》,并逐字逐句地批注。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念书时,毛泽东就以一篇《心之力》的作文脱颖而出,受到杨昌济的瞩目。作为毛泽东的授业恩师,杨昌济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指引下,毛泽东对阳明心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一句"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来表达对王阳明的敬仰。

      直到20年后,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之余读了刘少奇讨论人性善恶问题的书信,觉得意犹未尽,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作为提醒。

      毛泽东之所以长于决断、应变无穷,又能在革命事业的低谷期安时处顺,"胜似闲庭信步",同阳明心学的支撑密不可分。

      随着《蒋介石日记》的重见天日,历史学家发现蒋介石对王阳明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且不说台湾的阳明山、阳明大学都是由蒋公命名,便是"中正纪念堂"门前牌匾上的四个大字"大中至正",也语出王阳明《传习录》之序言。

      据蒋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蒋介石跑到书店,抱回一大堆王阳明的著作,"不断阅读研究,到了后来,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

      1914年至1915年,蒋介石研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的著作,自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

      1926年11月17日日记:"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

      不仅如此,他还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为王阳明振臂高呼:"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中国的陈腐理学,积重难返,王阳明的哲学仍旧不能风行到底,反被日本人看见,窃心学之绪余,马上实行起来,成为一个侵略的民族。可以说,日本之有今天,完全是从王阳明哲学片段中所得"、"日本的陆海军官,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拳拳服膺"、"王阳明哲学是非常之有价值的"、"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学说"。

      同时,蒋介石还叮嘱蒋经国要多看王阳明的书。在他的影响下,蒋经国对王阳明尊崇有加,说:"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并教育部下:"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

      在蒋经国59岁时,蒋介石还不忘写文章提醒他:"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王阳明顶礼膜拜?

      的确,他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却愈博愈精。而且,他的哲学绝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学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军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

      因此,被成功学洗了很多年脑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了: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因为你没有经历和他们一样的心路历程。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 王阳明之所以将中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这个基础上,他为世人曝晒出了心体,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驾于意识之上俯察喜怒哀乐,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塑造出一个"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坚实心体。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强调要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最终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心理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节:万古长夜,第一缕光(1)


      第一章 万古长夜,第一缕光

      ◆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人世的哲理长久地隐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绎着爆炸、膨胀的轮回,直到上天也厌烦了这周而复始的一幕,打了个哈欠,眨了眨眼睛说:"让王阳明去吧!"于是,一道天光划亮了沉寂悠远的万古长夜,坠入神州大地上一处叫余姚的县城。

      几十年后,一个穷山恶水、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个在任何版本的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名--龙场,将被永远载入史册。因为这一天,一个仕途失意的落魄青年在这里和神做了一笔交易,他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以及不分昼夜的冥思苦想为人类换来了觉醒的火种和超凡的智慧,"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一百年后,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的粉丝成群结队,他的文治武功让人编成传奇顶礼膜拜,他的传世文集让盗版书商笑歪了嘴。他的再传弟子徐阶隐忍十载,用心学里的智慧除掉权奸严嵩,官拜内阁首辅,荣极一时。几年之后,另一个不世奇才张居正更是将心学艺术发挥到极致,他左右逢源,架空皇权,以力挽狂澜的政治改革为行将就木的大明朝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命。

      福建愤青李贽,早年即受心学影响,创立"童心说",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猛烈抨击官方意识形态,企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准备,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江西文人汤显祖,主动向组织靠拢,拜王学传人罗汝芳为师,长期致力于哲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昆曲艺术作品《牡丹亭》。

      除此之外,散文家袁宏道、畅销书作家冯梦龙以及各路草根写手纷纷亮相,在心学的影响下笔耕不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

      善于剽窃的日本人也再次发挥其视知识产权为粪土的优良传统,通过一个叫了庵桂悟的和尚"引进"了心学,一时间阖岛轰动。一般而言,"轰动"这个东西也就是个短期效应,比如超女、快男、华南虎、史上最牛钉子户,基本上各领风骚仨俩月。可人家日本的这次轰动效应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时期,还诞生了一个骨灰级的粉丝--东乡平八郎。按理说,小东已经是偶像级的人物了,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被天皇任命为海军部长,前途无可限量。可是在庆功宴会上,本来应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小东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在大家投来询问的目光时,小东默默地从怀里拿出一块印章,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众人顿时无语。

      正当小东一边泪眼婆娑地抚摸着他的宝贝印章,一边颤声道"微斯人,吾谁与归?"时,蒋介石蒋委员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蒋公早年在大陆时就非常推崇阳明先生,赴台伊始便将所居之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并在草山创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提倡"实践"运动,以示对阳明先生的尊崇。老蒋一个人追星觉得不过瘾,还强迫小蒋(蒋经国)、张学良也加入"明矾"的队伍,这种毫不利己专门追星的敬业态度让后世无数粉丝黯然失色,难望其项背。

      于是乎,有人要问,王阳明到底是谁(曾经有人告诉我王阳明是武林高手),心学咋就那么神奇?以前,每当有勤奋好学的小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时,总是希望我讲讲"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但我想了想,还是只总结出一句话:王阳明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阳明心学可以浓缩为两个字--权道。权是权衡、权宜。而对人心而言,权就是追求那微妙的恰到好处,像秤砣一样随被称之物的轻重而变动,找到那个不偏不倚的位置。

      究竟怎样,听我慢慢道来。

      开讲之前,请允许我普及一下物理知识。初中时,我的物理老师经常喜欢在课堂上感慨:"牛顿这样的人,一万年出一个!"当时,作为一名科普爱好者,我总是认为比起牛顿,爱因斯坦更厉害,于是我去找物理老师理论。原以为我们之间的谈话会围绕着牛顿三大定律和相对论到底哪个更伟大展开,没想到物理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牛顿相信上帝是第一推动力,而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色子。"

      许多年后,当我领悟了"人择原理",才真正理解了老师的话。人择原理说,宇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感觉到它这样。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活在一个看似调控得如此准确,以至于能孕育出生命的宇宙之中,是因为如果宇宙不是调控得如此准确,人类便不会存在,更遑论观察宇宙。如果任何一个基本物理常数跟现有的存在足够的差异,那么我们所知的生命便不会存在,更不会有智慧生物去思考宇宙。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想表达一点,科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受到科学家主观影响的。实验物理学家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当你观察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向时,你的目光所形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粒子的运动轨迹。而当物理学向量子力学挺进时,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薛定谔他们家那只猫(一个关于猫的实验,结论是: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不谋而合地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你无法同时观测到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科学并不完全客观!

      信仰唯物主义的科学家彻底崩溃了。爱因斯坦一边念念有词"上帝不掷色子",一边去拉小提琴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宇宙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之所以有"时间"这个概念,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运动和变化,比如一棵树从树苗长成了大树需要好几年,这就是时间,如果它一直没有生长,我们就感觉不到时间,如果你周围包括自己从来没有任何变化,时间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宇宙运动的一种规律。牛顿之所以晚年成了有神论者,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能够发现规律,却无法创造或改变规律。

      扯这么远是因为长期以来,王阳明同志总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反动学术的权威出现在书本中,由于我们习惯性的二元对立思维,阳明同志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从一万年才出一个的圣人沦为很多二三流哲学家的陪衬。然而,是非原无定论,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是残酷的,却也是客观的,千百年后,多少曾经荣极一时的名字都会被雨打风吹去,而"王阳明"这三个字的光芒必将冠绝当代,映照千古。

      ◆ 乘云降生

      话说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王圣人降临在浙江余姚。余姚在明朝属于绍兴府,大禹治水就告成于这片三苗古地。绍兴作为全国著名的名人制造基地,曾成功推出过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秋瑾等牛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受过王阳明的影响,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创作的道路,死了以后都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供后人瞻仰。

      作为相对严谨的官方史书,《明史》带头宣扬封建迷信思想,说王圣人他妈怀孕十四个月尚未分娩,父亲王华感到很奇怪。一天,祖母岑氏上床午睡,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房上笙笛悠扬,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驾着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落在王家。天神轻推房门,高声道:"贵人来也!"随即走了进来,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烟也渐渐散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十三年,恶搞皇帝朱厚照郑重其事地下了一道谕旨,要给一位名叫朱寿的将军加封镇国公。他命吏部道:"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五千石。"朱寿是谁?拽到可以让史上最自大最不理朝政最非主流最脑残的明武宗朱厚照这么重视?!朱厚照抢过主持人的话筒:你爷爷的,我就是朱寿!看什么看,没见过帅哥啊!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 21: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亿团网 ( 豫ICP备17044128号 )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0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70478

    GMT+8, 2025-5-11 17:15 , Processed in 0.0835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